刘诗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与历史逻辑
时间:2024/4/3 18:26:37|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领导力量、价值追求、精神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关系、国际关系、人口规模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都有明显的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国历史国情条件下的自然演绎,同时也是在“两个结合”建立的思想基础上,基于执政党的理念追求,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和对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借鉴与反思之后的自主选择,体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独特性和超越性。
一、中西方现代化道路都是基于不同历史国情条件的自然演绎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方位的发展与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包括政治、社会、思想、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西方现代化是先从思想革命,到政治革命,再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自我冲突和演化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的领导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特征。西方现代化的里程碑是1215年通过的英国大宪章,实现了对皇权的制衡。文艺复兴从讴歌人性到批判教会的专制统治,重振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共和思想,形成了对文明、契约精神的认同。之后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教会的神权统治。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从认知哲学、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社会理论等各个方面,著书立说,全面开创了现代思想的新时代。这是一次庞大而深入的思想革命,从此迈向真理的道路不再依赖于神权,而是依赖于经验主义和理性思考。伴随思想革命的还有一系列社会革命: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等,西方社会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革命的洗礼。与此同时,新的科学成就引发了历次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与思想革命、政治革命一起,共同推进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与西方的现代化,从起点开始就走出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中国是在殖民入侵的刺激下开始、被迫进入现代化过程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始终围绕着如何应对外国列强的不断挑战和民族危机的逐步深化这个主要线索,是外力推动与内部突破相结合的结果。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早期现代化从物质器物到组织制度变革,再到精神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殖民过程中,由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逐步转变为被掠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中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与西方现代化相比,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诉求完全不同。如何实现民族独立,摆脱殖民统治?如何推翻封建统治和官僚资产阶级政权?如何实现民生改善?在思想传播的浪潮中,工人阶级和他们的知识精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指引社会建设与民族发展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领导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后,稳定与发展成为最紧迫的诉求。我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变革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搬掉了中国现代化在制度上的绊脚石,开始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国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构建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之后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帮助中国安然度过两次国际经济危机,实现了稳定的发展,中国逐步突破转型为一个现代化社会。领导力量的不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二、“两个结合”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
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思想的转型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组成部分。西方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是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逐步建立起来的。西方思想家建立起以个人自由等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现代化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非西方化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成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威逼,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救亡图存,积贫积弱的中国先后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开始了西学东渐的漫长过程。西方文明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怀疑否定批判的情绪逐渐上升。到“五四”新文化时期,胡适甚至提出“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这种价值判断导致了“全盘西化论”的基本立场。这种文化上的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直到今天依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伴随着中华文明复兴的现代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更根本的自信,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引领下,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地继承和创新,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缺陷,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除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与创新。党坚持的人民至上理念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共同富裕理念是对天下大同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古代和合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三、中国式现代化也来自对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借鉴与反思
回顾世界历史,西方现代化历程一直是成就与问题共生的发展过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西方先一步走上了打破封建秩序的现代化道路。英国、荷兰等一些欧洲国家,通过海外殖民和商业扩张,迅速积累了巨量财富,并依靠启蒙运动和新教文化进一步打破了封建统治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过18世纪的政治经济变革,西方现代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美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构建了新的政治秩序,塑造了大体延续至今的西方政治格局;得益于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氛围,英国工业革命形成了现代工业经济模式。这种被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称为“双元革命”的变革,使西方国家在19世纪建立了全面的优势。以19世纪英国为例,1850年,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工业制成品。西方的现代化发展优势,前所未有地显现出来。
西方现代化发展拉大了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形成世界大分化:世界的一端是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现代生产力在新技术的高效率基础上持续增长;另一端是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生产力仍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徘徊。在发展差距的基础上,西方国家大规模殖民,建立起掠夺性的世界殖民体系。西方国家内部也出现了社会分化和阶级压迫,同时西方国家之间也为争夺殖民地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出现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发展停滞困境,最终诱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认为,西方早期现代化既带来了巨大的成就与发展,也给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9世纪下半叶以后,在西方国家向外殖民的过程中,工业化和现代化也开始越出欧洲向世界各地传播。各国对西方扩张的巨大冲浪作出了强烈的回应。但是只有日本通过制度重建迅速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树立了军国主义式的工业化样板。拉丁美洲各国掀起了独立革命,并全盘照搬西方政治制度,但工业化起步非常艰难,重新陷入半边缘化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中,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用新的资本积累和资源调配方式开拓了一条不同于西方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开始,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出现了日本模式、拉美模式、苏俄模式以及二战后的东亚模式等。种种发展道路充分说明,现代化道路并不是只有西方式现代化一条成功路径,虽然不是所有的发展道路都能成功,但那些盲目照搬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最终遭遇的大多是无尽的磨难。
二战以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带动下,西方发达工业国开始从初级工业化向高级工业化升级。从英国手中接过霸权衣钵的美国,掌握了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的主导权,成为全球首强。但西方国家仍然难以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或反而成为一些问题的制造者和激化者。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西方虽然经历了环境的破坏到修复的过程,但整体上没有改变对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的发展模式。美国以占世界不到5%的人口,消耗世界能源产量的34%,且拒不履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责任。只要涉及到成本问题,一些国家可以突破道德底线去污染公共环境。在国内社会问题上,资本与政治的勾结成为普遍现象,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带来社会阶层分裂与对抗,种族冲突问题时有发生。在国际秩序问题上,霸权主义国家以更隐蔽的方式最大限度榨取其他国家的财富和利益,并为了自身利益不断挑起国际冲突和对抗。
世界现代化历程充分说明,尽管现代化历程始于西方,但不能神话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鉴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本土化理性反思,到建构自身现代化体系的过程。“两个结合”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因。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系统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发展要求和目标愿景,彰显了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体现了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体现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文明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者: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经济研究所 刘诗祥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