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时间:2021/9/17 14:51:57|点击数: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是在为各族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进程中确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深得民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
党的百年光辉历史,是一部团结带领各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也是一部推动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将解决民族问题纳入现代国家建设全局,确立并推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制度和法律,为解决民族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十分关注民族问题。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了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共产主义先进分子的工作。1922年中共二大就提出了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1928年中共六大专门作出关于民族问题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各族人民翻身获得解放,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实现了民族平等;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少数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党结合民族工作形势和少数民族群众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采取了一系列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实施了“沿边开放”,“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等战略行动,民族地区经济实力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族人民走上了繁荣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这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全面系统总结,集中回答了事关民族工作全局最核心、最根本的道路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华民族”一词首次写入国家的根本法。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并将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高度概括为“九个坚持”,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并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重要部署。“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也将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坚定。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百年来党的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在建设实践中不断完善,书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全新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我们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明确了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十二个必须坚持”,从而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体现了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和重要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是党的治国方略在党的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
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深得民心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深得民心,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伟大成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历史的范畴,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产生的人们共同体。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产生。民族的长期存在,决定了民族问题的长期存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尊重历史、符合历史。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是我们党根据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民族问题具体实际,在处理民族事务、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顶层制度设计,不断总结、汲取基层经验而逐步形成的。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其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从国情出发,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坚持这条正确道路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深得民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让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了全面小康,并将继续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2020年,我国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10.2%,比重稳中有升,其中云南、贵州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上升势头明显;“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高于全国同期0.9个百分点。一系列发展成果铺就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民族团结进步呈现出新的气象。“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场和人民情怀,体现了人民领袖对各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国无魂不立,族无魂不聚。早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大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党在新时代赋予民族工作的新内涵和新使命。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进一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梦,56个民族长期以来在多元中铸就整体、在整体中百花齐放,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只有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才能汇聚起新时代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各族人民在云岭大地繁衍生息、融合发展,守望相亲、手足相助。各民族始终认同中华文化,内聚于秦汉以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构于中华多元一体结构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一起盟誓立碑。“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铮铮誓言表达了各族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到底的决心。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民族工作第一碑,见证了边疆各民族团结奋斗进步的发展史,其所承载的一心向党的民族团结精神被一代又一代各族儿女不断发扬光大。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坚定了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
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集全省之智、举全省之力奋力开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根主线谋篇布局、精准发力,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个必须坚持”,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夯基铸魂。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引导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充分发挥各族人民开创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建设、改革和发展伟业中,为实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边疆而不懈奋斗!
(执笔: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晶)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