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芬: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时间:2021/9/13 9:34:34|点击数: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同时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承诺。在新的起点上要实现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结合中国实际,选择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民族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保证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民族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保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成就的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历程中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西藏、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其中最基本的经验是就坚持党的领导。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成就的政治保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必须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根本上确立中国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是党根据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宪法将民族自治地方规范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对于中国在任何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始终保持国家完整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互助和发展进步,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三)云南民族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的生动实践
云南解放后,中共云南省委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慎重稳进”的民族工作方针,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团结改造民族上层人士,疏通民族关系,稳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积极培养和大力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努力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初步形成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云南民族众多,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云南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云南有4个。其中,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的精准帮扶政策,云南省、州、县、乡、村五级组织带领广大人民艰苦努力,打赢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云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这一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才取得的成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在云南的生动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民族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保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历史的选择;担负起领导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中国共产党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
(一)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需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将民族地区现代化放到我国现代化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总体安排,从资源、人才等方面支持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要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始终把民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推进民族工作向纵深发展。
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党的民族工作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推动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坚持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这就是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在民族工作实践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同时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主干和枝叶的关系,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凝聚力量做好民族工作。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将党委、政府、统战、民族及各部门、全社会凝聚在一起,民族工作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的大事,这是对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动员和力量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要共同担起团结各民族走向现代化历史责任。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加强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效运转。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完善党建引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法保障各族人民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宗教治理,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三)把握“四个特别”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民族工作取得伟大成就,在于党的民族政策好、党的民族干部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不断提升民族工作整体水平,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保证。“四个特别”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是对民族地区干部的首要要求。基于我国领土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民族宗教情况复杂、境外势力渗透不断的现状,民族地区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极其重要。作为党和国家政策具体执行者、民族地区事务具体管理者,民族地区干部必须始终将对党的绝对忠诚摆在第一位。“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一直是民族地区干部的“硬标准”。要从新疆“毒教材”等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能让民族地区哪怕是极个别“问题干部”危害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是非立场问题、明辨复杂情况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评价民族地区干部的“硬标准”“硬要求”,思想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硬原则”。因此,民族地区干部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祖国观、民族观教育,做到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要求民族地区干部与时俱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民族地区干部尤其是基层民族地区干部,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有清醒的认识,要自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忠诚实践者和成果创造者。“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是民族地区干部凝聚人心的法宝。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与人民交心共情,人心就能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党的民族工作就能开创新局面。把握“四个特别”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能够保证党对民族地区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真正做到走向现代化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创建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示范学校、主题公园。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深入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立足民族地区区位优势、绿色优势和特色文化优势,找准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加快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经济的繁荣发展是丰富和提升民族地区物质生活的基础,文化的传承弘扬是民族地区得以持续发展的文化支撑。数千年来中华文化能够不断丰富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华文化始终具有和而不同、宽容博大的胸襟。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更加尊重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注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互学互鉴。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人民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不断发展,让人记得住民族乡愁、不忘民族之情的现代化,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五)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
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根据不同区域实际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各民族地区的区域位置、资源条件、民族特点有差异,要因地制宜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不同民族地区发展时,多次强调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加快民族地区发展,要注重对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注重对民族地区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继续探索优化支撑共同富裕的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包容性增长。
加大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产的发展、民族文化的繁荣、环境的提升,充分证明“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要让各族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层次,多办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多解决各族人民牵肠挂肚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
(六)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人民富裕富足。脱贫摘帽只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党中央设立了5年过渡期,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使包括民族地区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族地区要顺应形势,理清思路,有效衔接过渡,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人民增收,把工作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七)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开发开放沿边地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是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坚实基础;搞好边境建设,发展民族事业,能极大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安全屏障作用,更好规划事业、谋求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边疆民族地区广大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国各族人民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携手共进,阔步高歌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执笔: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张秀芬)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