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何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0/12/14 9:28:49|点击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建议之一,这是党自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来,进一步将农业农村工作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一、理论缘由
优先发展农村,实现农民美好生活,反映了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调动各个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优先发展农村,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
2019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数量有5766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41.48%,党对广大农民的关怀,正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三农关系国计民生,发展农业农村,保障人民粮食供给,实现人民生活富足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东部地区带领人民率先富了起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超过5000万的贫困人口才刚刚脱贫。当前中国城乡发展发展差距较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补齐农村欠账短板,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面对国内外局势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实现农业农村的繁荣发展,才能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外部风险不断加剧,我国必须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农业作为国之大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深化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思想内涵与战略部署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目的在于推动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美丽和谐、农民幸福安康。基本内涵在于要始终将“三农”问题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民生的根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切实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各项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以及重要任务落到实处。
为实现农业农村的新发展,党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基础,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方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拉动乡村全方位建设为抓手,目的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这5个目标对应着5个领域的具体措施,统一协调,各有侧重。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代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和要求;生活富裕是增进农民福祉,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补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现代农业服务水平。
巩固提升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种养殖面积,增强标准化生产示范,高标准开展有机认证,促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围绕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打造优质产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庄污水治理工作,推行村镇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和生态项目建设提供经济补偿。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建圈、科学养殖”的要求,改造农村牲畜养殖圈舍,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加快农村卫生公厕和户厕改造建设进程。全面开展村容村貌提升工作,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聚居、产村相融、注重文化、塑造特色、完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科学节约规划农村用地,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改善和美化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打造绿色生态的公共环境,提升乡村文化风貌,注入乡村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美丽乡村。
(三)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多渠道开展思想文化宣传系列活动,让乡村建设思想文化阵地“活”起来。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作为党建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利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等思想文化阵地,整合学习资源,让党的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做到家喻户晓。拓宽“文化下乡”渠道,充分利用和整合乡村党员和乡村互联网设施,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现有的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贫困地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各地民族和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且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扶持培养农村科技与文化人才,提升村民文化素质和修养,繁荣乡村文化。
(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基层依法办事能力,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积极探索推行“党员议事会”制度和完善村(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全面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实现“一肩挑”,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农村群众的作用。全面推广“一约四会”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组织振兴”工程,以组织振兴带领乡村振兴。
(五)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全面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试点,激活农村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要素的效用,发展农村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落实涉企减税降费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放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申领条件,提高农民工技能提升补贴标准。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破解农业农村金融瓶颈制约、引导多渠道金融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创新金融抵押担保方式,开展绿色、特色农产品补贴和保险,增加保险品种,降低农户的风险。
(作者: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民族学所 徐何珊)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