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宋磊: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文化产业新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4/6/25 9:06:09|点击数:

  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源”依赖的基本特征,科技作用的发挥明显不足,要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需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赋能作用。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云南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提供关键支撑,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交易等方面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贡献。他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理念的新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这一理念的核心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以提升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竞争力。新质生产力的适用范围不仅局限在某些特定的前沿行业,而是对社会全行业都具有指导价值和实践推动作用。在当前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依靠新质生产力的引领和推动。这其中自然包括云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

  云南省文化产业曾经经历了从“云南现象”到“云南滞后”的发展轨迹。过去,云南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的热土,产生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瓶颈和困惑,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云南省的文化产业有望迎来突破的时代契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引入和应用,将为云南的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云南文化产业的“二次飞跃”需要全面提升产业链条,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拓展市场空间和消费需求。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何以可能:新质生产力赋

  能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文化产业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的崛起过程中。新质生产力不仅改变了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的使用方式,而且重塑了生产关系的本质。其内涵包括了劳动者队伍的更新换代、新型生产工具的应用以及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塑造。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既涉及内涵的丰富,也包含外延的拓展。在外延方面,新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成为关键,这包括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应关注未来产业创新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机接口、卫星互联网和人形机器人等,但是从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发挥亦具有可行性。从根本上来看,新质生产力以其颠覆性创新驱动、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等特点,引领着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等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跃迁。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源”依赖的基本特征,科技作用的发挥明显不足,要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恰好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赋能作用。

  在消费领域,消费力和消费关系是社会消费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依存并共同构成了消费方式。消费力指的是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包括个人、企业和社会层面的消费力,以及短期和长期、物质和精神等多个层面。消费关系则是消费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消费资料的所有制、消费者地位和互动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等。消费力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消费关系的变化往往受到消费力开展的影响,当消费力提升时,人们拥有更多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消费关系的调整和转变。例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服务体验的要求提高,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方式发生变化,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动。

  反过来,消费关系的制约也会对消费力的开展产生影响。消费关系的不合理或不健全可能限制了消费力的发挥。例如,消费者的地位和权益保护不完善,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到限制,消费市场缺乏公平竞争机制等,都可能阻碍消费力的充分发挥。因此,消费力与消费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社会消费方式的形成和演变至关重要。只有在消费力得到有效发展的同时,建立健全和公平的消费关系,才能实现消费方式的优化和提升。

  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深刻揭示了艺术生产的复杂性和其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这一理论从技术和创意两个角度阐述了艺术生产的双重特点,并强调了其现实生命力。

  首先,从技术性和创意性的角度看,艺术生产既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又具有自身的精神特质。马克思指出,艺术生产不仅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比较,还表现为实际的创作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其价值往往受到交换规律的支配。然而,艺术生产者在创作过程中,常常需要融合个人的思想、情感等复杂因素,这使得艺术生产具有创意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其次,从艺术作品的生产和消费角度看,艺术生产不仅是一种物质创造,更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艺术作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既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又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和审美规律。在市场化的环境下,艺术生产者需要注重经济效益,但更应该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始终坚持对艺术价值的追求。从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轨迹来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旅游产品的生产本质上是文化生产,旅游消费的本质是文化消费,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以变动着的文化消费为导向。

  如何可能:新质生产力对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嵌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新形态。它强调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间优化组合的质变,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核心标志。这一概念的引入引领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提出了对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新要求。在当前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凸显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它以功能取向为特点,强调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经济发展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绿色发展理念在新质生产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将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范畴,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范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之一。实现绿色发展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还可以提升社会生产综合能力,为永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导航。

  确实,在2008年前后,云南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被称为“云南现象”。云南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00亿元,占当时GDP的比重达到5.8%。这一成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尤为引人注目,展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云南现象”的核心和实质是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民资撬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互动的发展机制。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民族文化成为云南文化产业的主打内容,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推动力。一些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和撬动,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之间的互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但遗憾的是,技术作用的发挥在云南文化产业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明显欠缺。

  云南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挑战时,云南文化产业需要应对来自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各种压力。云南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大力推进文化精品工程,实施艺术创作精品专项资金,并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精品,如《云南映象》等,提升了云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云南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知名文化产品,拓展了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内涵,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影响力。此外,云南还通过政策引导、放宽准入、改善服务等手段,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激活了市场活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共同推动结果。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中的新技术不仅超越了传统的模仿和渐进式创新,更体现了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核心技术突破。这些技术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5G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内含的新型生产要素,如数据、算力、算法等,使得产业发展更加高效、高质量。这种优化配置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创新、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着更加智能化和创新型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云南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提供关键支撑,通过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交易等方面的突破。

  何以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建议

  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是推进云南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可以提升传统文化产品的生产制造水平,拓展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在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新技术在云南特定文化产业类型中的契合度问题。

  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新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和升级。例如,在大型知名景区,可以借助新质生产力来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通过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来优化景区运营和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创新。例如,将传统手工艺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传统工艺品的个性化定制和快速生产;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可以推动文化产品的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市场和触达更多消费者。

  在推动新技术改造云南传统文化产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注重”。在引入新技术的同时,应注重绿色化的理念和实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文化产业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转变,逐渐畅通教育、科技、人才在云南文化产业链条发展中的良性循环。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需求,此外还要注重培养跨学科人才,培养具备文化、科技和商业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鼓励科技机构和企业加强与文化产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切实发挥创意在文化产业中的独特作用,为云南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要素保障。

  深化文化产业领域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体制的活力直接决定着产业的活力,要发挥新质生产力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带动动能,要深化云南文化产业领域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堵点,释放产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改革和开放,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向着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和推动云南文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云南文化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优化文化产业链的布局结构,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发挥农村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云南文化新发展的阵地作用。农村作为云南文化产业的主要阵地,承载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培育和传承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云南的农村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农村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够通过传统手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和客户。同时,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功能。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对农村文化景点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互动体验,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游客行为和偏好的精准分析,为农村旅游的精准营销和管理提供支持。

  总之,新质生产力对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正逐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再适用。在这一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新阶段,对云南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推动文化产业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注重挖掘和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潜力,促进特色乡村旅游等形式的发展,进而实现新质生产力与农村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在农村地区的蓬勃发展。

  作者简介

  宋 磊 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文旅融合与乡村文化振兴

来源/作者:《新西部》杂志2024年第5期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