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泠泠、黄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郑家庄实践
时间:2024/11/11 16:25:12|点击数:
作者:杨泠泠 黄磊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9月27日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村民委员会郑家庄村民小组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郑家庄居住着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互嵌共居村落。近年来,郑家庄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向全领域多维度拓展,成为了洱海源头的幸福村、美丽村、团结村以及民族团结的“样板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增进共同信念的历史见证。郑家庄历史悠久,是南诏国时期施浪诏故地,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时以此地作为入吐蕃襟喉,在这里屯军三百户镇守,其中两名郑氏将军驻扎于此繁衍生息渐渐形成村落,村内以郑姓者居多,故名郑家庄。多年来,郑家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7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大集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底,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召开,决定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团结到底的决心。其中,参会人员中就有白族代表。1956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洱源、邓川两县属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辖。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洱源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走出了云南特色的郑家庄实践新路子。
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谱新篇。一是始终坚持经济利益共同体意识。郑家庄曾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村积极行动、出钱出力,修建了村内第一条致富路。如今,郑家庄一年365天持续保持村庄干净整洁。健全完善“门前三包”“三清洁”等村规民约,成为乡村自治的典范。二是始终坚持生态治理共同体意识。郑家庄各族人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村内建设湿地公园,在村内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并升级并网,实施洱海保护截污治污工程等。三是始终坚持文化精神共同体意识。独具特色的“中秋团圆宴”“春节百家宴”“九九敬老宴”已连续在客事办理中心举办24年,全村欢聚一堂话乡情、讲形势、谋发展,浓浓的乡情不断延续传承,各民族情感不断增进。四是始终坚持政治法治共同体意识。成立护村队(治安联防队),形成“我为全村守一周、全村为我守一年”的多民族联防机制,大力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构建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农村治理新局面。五是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共同体意识。建立“民族同心议事制度”,各民族代表组成议事委员会,对村里的各项事务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使各项事务得到公平公正高效解决。六是始终坚持社会生活共同体意识。立足自然禀赋和民族文化,全力培育“研学+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全村形成了烤烟种植、中草药营销、乡村民宿、养殖、节庆旅游等产业矩阵群,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从伟大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一是汲取榜样精神,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心力。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运用“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富民兴村”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二是汲取和谐精神,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召力。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共同庆祝藏历年,欢度春节、中秋节、彝族火把节等,共绘“七个民族一家亲”的和美画卷。三是汲取奋斗精神,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产力。秉承传统,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四是汲取奉献精神,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斗力。郑家庄在“大事小情多商量,民族代表来议事”等的号召下,形成了“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的自治方法,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
[作者分别系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研究员、洱源县三营镇文化站及民族团结进步服务中心主任;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民族传统节日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2BMZ025)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