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一代哲人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大众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迄今为止仍然是其他哲学著作难以企及的丰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讲好艾思奇的故事,传承艾思奇的开拓创新精神,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实战士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水碓村,终身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大众哲学家”。艾思奇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10年至1932年,在这个时期,艾思奇辗转昆明、香港及日本读书。少年时期经历了私塾教育,新式小学教育及西方教育。1925年秋考入云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在共产党员李国柱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初步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著作。读书期间参加《滇潮》的编辑工作,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努力会”,并和聂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27年和1930年,艾思奇先后两次留学日本,在完成自己的学业之外大量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开始确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个阶段,从1932年至1937年,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1932年8月,22岁的艾思奇担任上海泉漳中学的物理和化学教员,并有计划地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进一步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外,他还开始翻译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米丁主编的《辩证法唯物论》。1933年6月,艾思奇在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主办的理论月刊《正路》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抽象作用于辩证法》,初步展现了他的哲学才华,引起了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高度重视。1934年6月,艾思奇成为《申报》工作人员,随后参加编辑《读书生活》杂志,1935年他在《读书生活》上每期撰写一篇“哲学讲话”,全年连续刊登24期,完成了《大众哲学》的最初写作。1935年艾思奇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三个阶段,从1937年8月到1946年底,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艾思奇在延安生活战斗了近10年。在这个时期,通过参加众多的社会政治文化活动,艾思奇在延安这座革命的熔炉中百炼成钢,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逐渐成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在延安,他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宣传,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马列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总编辑等职务。艾思奇在这个时期撰写了大量理论文章,承担了许多讲课任务,编辑了大量学习材料,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第四个阶段,从1948年到1966年,艾思奇在中共中央党校生活、工作了18年。他先后担任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在这个时期,艾思奇同志持续宣传和阐释毛泽东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总之,艾思奇同志一生都行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上,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终生为党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无私奉献,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二、开创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艾思奇同志一生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坚定的传播者,毛泽东思想最有力的宣传者,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战线上最忠诚的战士。他终生奋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上,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一,开创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大众哲学》原题《哲学讲话》,是1935年艾思奇同志在《读书生活》杂志上为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写的专栏文章,1936年1月以《哲学讲话》为名结集出版。1936年6月印行第四版时,更名为《大众哲学》。《大众哲学》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的笔法,贴近大众的语言,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引领数以万计的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道路,也引领成千上万的中国共产党人进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大众哲学》之所以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最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民族救亡图存问题。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一支歌、一本书,在进步青年中影响最大。一支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一本书就是《大众哲学》,《大众哲学》虽然不是哲学教科书,但实际起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初级教科书的作用,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二,编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断深化。通过编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是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又一个重要贡献。1956年,艾思奇完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的撰写,这本书是艾思奇哲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是中国第一本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教材,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阐述哲学理论,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上的创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1960年,党和国家决定组织力量编写中国自己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哲学教材由艾思奇担任主编,1961年11月,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这本哲学教科书包括绪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三个部分,共十六章,这是中国第一本完整系统的哲学教科书,它建构了较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比较完整准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从1961年到1980年先后15次印刷,发行量上百万册,使新中国上百万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规化、系统化教育,是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杰出的成就。
三、传承好艾思奇开拓创新的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艾思奇同志一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研究为己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我们要向艾思奇同志学习,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为己任,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不懈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和阐释,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执笔: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赵琳 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哲学所所长、研究员 任仕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