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淀了深沉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杜渐防萌”等传统文化智慧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赓续繁荣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成为了今天我们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思想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始终居安思危,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方能推动“中国号”这艘巨轮从容地越过“万重山”,行稳致远,乘风破浪。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底线思维中蕴含忧患意识,也为忧患意识提供重要原则。底线思维与忧患意识的精髓,就在于具有未来导向性,是对把握客观规律与人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实践应用。因此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这种忧患意识也深深地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全部实践中。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可谓是集内忧外患于一身,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1945年,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局面,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光明面的同时,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准备困难”。据此,党的七大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针对某些刚刚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两手抓”的方针,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要求全党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此高频次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如此深刻地揭示风险挑战,既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所处时代环境和条件发生复杂变化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新时代十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实践充分证明,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挑战,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面对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
忧患意识是基于对新时代形势和任务的科学分析。它既不是空泛的无病呻吟,顾影自怜,更不是无根据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是基于客观现实的准确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见。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基于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综合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
一要坚定必胜信念。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必胜信念,这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没有坚定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没有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就难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使命,坚定必胜信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又要坚定必胜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走好自己的路。
二要常怀忧患之心。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而又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积淀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是中华优秀治理文化的传承。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思想标识和鲜明体现。新征程上,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我们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在防范化解风险上勇于担责、善于履责、全力尽责,及早发现问题苗头,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面对动荡不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深谋远虑、未雨绸缪,从容应对、及时化解风险与危机。
三要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要增强忧患意识以提高对风险的洞察力、防御力和战斗力。要强化风险意识,常观大势、常思大局,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面对风险,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实现伟大梦想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一马平川中顺利进行的,必然是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中艰难奋进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继续攻坚克难,时刻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作者系乐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YU SPORT历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 苏醒)